江苏民营经济40年:已占全省GDP比重55.4%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已经走过40年的光辉岁月。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江苏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限制到允许,再到鼓励支持,如今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基本历程
一
初步探索阶段
江苏民营经济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中全省农村经济改革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意外之获”。为了解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以及城乡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等问题,江苏率先突破“尾巴”思想,鼓励社员发展副业和参与集市贸易等个人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社队工业,即乡镇企业。
1978年底,全省发展个体工商户2.3万户、从业人员30247人。而到了198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9.25万户,从业人员达9.9万人,与1978年比,分别实现年均59.1%与48.9%的增长。同年,江苏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2亿元,突破1亿元大关。短短三年时间,江苏民营经济在理论与实践的初试探索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1982-1987年,在中央连续五年一号文件的发出及1982年宪法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的提出,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总结积累并对“耿车模式”、“苏南模式”的积极推广下,江苏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至1987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86.68万户,从业人员12021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并强调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苏各级党委、政府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宽政策。为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同年十月,江苏出台全省第一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意见:《关于鼓励支持我省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意见》。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带动下,1992年底,江苏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前茅。
二
快速发展阶段
江苏民营经济迎来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央及地方进一步解放思想,使得民营经济经营主体一改以往。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个体私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的观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21年12月,江苏召开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发展民营经济是江苏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的一个现实增长点,要求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做到发展民营经济“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此之后,江苏民营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文章链接地址:/yule/20210220/18909.html
相关文章: